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余正波的博客

天理即人欲

 
 
 

日志

 
 
关于我

本博客前九个栏目(新发现、观后感、讲话稿、个人日志、一初简报、学校生活、教学思考、教育案例、聚焦犬子)属原创, 其余均为转载。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及点评  

2011-05-17 08:53:15|  分类: 八上实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执教/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 王艳荣   点评/ 许爱琼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要点的能力。

2.明确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创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应该掌握的重点。我们从现有的季节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切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通过朗读教学,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题意。

师: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现在是秋季,我是根据树叶凋零,小草枯萎等景象来判断的。因为有 “秋风扫落叶 ”一说。
生2:从北雁南飞、昆虫消失等自然现象也不难判断,现在是秋季,而且是深秋。
生3:我也认为,现在是深秋,因为天气较冷,露水很凉。
师:说得有理。我为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索感到高兴。
师: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板书:物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生:老师,您说课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而标题不用物候,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
(惊喜):这位同学问得好!这也正是我的疑惑。哪位同学能帮助解释一下?
生:这里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

师:(追问)何以见得?
生:课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开头有句话足以说明:课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可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这两句话是: A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师:这位同学由于浏览时认真思索为我们作出了准确判断。

(点评: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联系课文中的语句,理解题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解疑。)

二、学习课文13然段,明白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师:文章开头,人们一般主张开门见山,不提倡拐弯抹角。可本文开篇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偏偏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是为什么?这与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注意抓住关键性语句理解。
(
生阅读、思考)
生:因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劳动人民便据此安排农事。比如:杏花开了,人们便赶快耕地;桃花开了,人们又开始浸泡谷种,准备种谷子。
生:还有 听到布谷、布谷的鸟叫声,农民们就忙于割麦插秧。
生:这些自然景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因此,文章描写大自然的景象,也就是在向我们介绍物候和物候学的知识。

师:物候学 ”是什么?
生: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板书:物候学)
师:请大家继续就文章开头与介绍物候知识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本来很难懂的物候知识、因为文章从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我们不仅不感到陌生,而且还发生了兴趣。这样,就把物候知识解说得通俗易懂了。
(喜悦,鼓掌):理解得很好!我想问一下刚才发言的同学,究竟是什么使你对物候知识产生了兴趣?
生:是课文开头对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精彩诱人。
(扫视其他同学,询问):是这样吗?
(
生点头)
师:好!(板书:生动)请大家朗读第 l自然段,并找出文中形象生动的描述性词语,作上记号,注意体会。
(
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记号)
师:有哪些词语描述得形象生动?
(热烈地,七嘴八舌)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燕子翩然归来 ”“叶子……在秋风中籁籁地落下来”“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板书:苏醒、翩然、簌簌、迎接)
师:苏醒是什么意思?常被用来写什么?
生: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的意思。这个词常被用来写人。

师:用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大地,能行吗?
生:能行。用在这里指大地回春。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生:写燕子 “归来 ”前面加了翩然 ”一词,那燕子飞舞的样子也就生动起来了。
生:说到秋风落叶,用一个拟声词 “簌簌 ”,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生: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
师:既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说大自然的语言 ”也就自然了。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 ”
(
生齐声朗读)
生;这里的传语”“暗示 ”“唱歌,都是语言。
师:能具体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可以。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杏花、桃花、布谷鸟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小结):《大自然的语言》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词语,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趣,难怪同学们要对它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板书:拟人化)也正是凭着这种兴趣,我们探求到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点评: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三、阅读课文412自然段,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筛选提示性词语。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课文412自然段的说明内容?
生:课文412自然段说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A
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B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C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师:概括得好!谁能告诉我们:你是根据什么准确概括出各部分大意的?
生:我是根据下列语句来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的: A,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B“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是……”“此外……” C.“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思维过程告诉我们,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希望大家平时读书看报,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培养抓关键词句的能力。
师:课文介绍物候学,从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说起,先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对象,再说明物候学的研究意义,,这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板书:研究对象、研究意义)
师:什么是条理?条理就是说话的顺序。写文章也要讲究条理,不论叙事、写景、状物,都要根据表达需要,安排好顺序。

师:四个因素可以互换吗?它们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

生:不能。由主到次。

生: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师:你知道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吗?

生:逻辑顺序。

生: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师:(总结)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13自然段引出说明对象,45自然段对此作具体阐释,610自然段深入说明,又是1112自然段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培养抓住关键词语,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由局部到整体,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四、明确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师:本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摹状貌。第一自然段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就是摹状貌。非常生动形象。

生:分类别。讲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就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非常清楚。

生:举例子。第8自然段中的“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就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

生:列数字。第7自然段中“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就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师:这句话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作比较。

师:还有别的说明方法吗?

生:作诠释。3自然段中对物候和物候学的解释就是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生:作引用。2自然段引用谚语“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说明聪明的劳动人民很早就知道根据物候安排农事。

(点评: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明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总评:说明文深奥、枯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一直是说明文教学的难点。本课教学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这一难点。紧扣文本,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点。)

  评论这张
 
阅读(366)|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