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余正波的博客

天理即人欲

 
 
 

日志

 
 
关于我

本博客前九个栏目(新发现、观后感、讲话稿、个人日志、一初简报、学校生活、教学思考、教育案例、聚焦犬子)属原创, 其余均为转载。

《落日的幻觉》课堂实录及点评  

2011-05-18 09:50:34|  分类: 八上实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执教/万全中学 李豫武  点评/万全中学 胡爱华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 认真阅读课文,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初步培养心观察生活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教学重点

学生搜集筛选出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3.教学难点

文章趣味性和生动性的体现

【教学创意】

    说明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学得不枯燥,反而兴趣盎然;知识传授简单却又使得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既要有基础知识教学的严谨、扎实、厚重、实用,更要有教师特有的教学艺术和智慧既要教出文章的内容,又要教出 “语文味道”“朴素的情感”和“色彩”来,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既要好吃,又要好看。  

【实施过程】

一、创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纯音画的落日视频。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我知道这段视频令大家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你们有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感受吗?

生:美丽迷人。

师:古往今来,落日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遐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落日是浓浓的乡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是对美好的留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是雄壮的赞歌;“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落日是时日无多的感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落日是宁静柔和的美好。在古圣先贤的眼中,落日是如此的诗意飞扬,大家想不想重温这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呢?

():想。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板书课题)

【点评:唯美的音画,飞扬的思绪,诗意的语言,将师生带入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衔接自然,过渡巧妙。(用时5分钟)

二、入梦——设置悬疑

师: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头脑中再现落日的画面。(听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大家说这一段的美吗?

生(齐):美!

师:作者全面的写了落日的美,同学们能告诉我直接赞美落日的词语有哪些?

生:直接赞美的词语“壮观、绮丽、神秘、迷人”。

师:美往往与颜色是紧密相连的,那文中有写颜色的词语吗?

生:我找到写颜色的词语有“深黄、蓝灰色暗弧、紫光”。

师:色彩丰富。我们还可从落日形状的变化来看出落日的美吗?

生: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和“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师:千变万化。请你说说作者在这里用了个“竟”字,你怎样理解呢?

生:“竟”就是没有想到的意思,这也说明落日的景象是很“神秘”的。

师: “神秘。的确,我们知道了落日的哪些奇特的景象?

生:它的形状变扁了。

生:我看到太阳的颜色是深黄、殷红的。

生:我看到天空中有暗弧和亮弧,还有神秘的紫光。

生:还有它变大了。

师:(赞赏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真强。我们刚才看到的落日的景象多么美呀!但是你们可曾知道,这么美丽的落日景象却只是我们眼睛一厢情愿的幻觉(板书:幻觉)(学生小声惊叹,显得兴奋异常)。你们想知道这种幻觉产生的原因吗?(板书:原因)

生:想。

【点评:在立足文本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思考以及发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用时6分钟)

三、解梦——整体感知

师:(激励地)那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为什么“太阳看起来就是深黄、殷红色”?

生:因为大气层增厚,阳光中的短波光被大气层中更多的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只有长波光——红光和黄光能穿透较厚的大气层,所以太阳看起来是深黄、殷红的。

师:(师给予肯定,板书:光的散射)那同学们也一定发现了“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的原因吧。

生:是因为“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生:我觉得他答的不全面,应该从本自然段的开头到“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师:好,请你读出来。

生: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师:(板书:大气层弯曲、密度不同)暗弧和亮弧的产生原来受大气层弯曲和密度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3、紫光是怎么形成的?问题4、太阳变扁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问题5、第七自然段第一句运用了哪两种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生思考、交流)

生:紫光的形成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板书:叠合效应)

生:太阳变扁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减慢,而光线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发生变化。(板书:光的折射)

生:第7段第一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了落日时的太阳看上去很大。

师:很准确,谁能再具体阐述?

生:用日落时与高挂天空时的太阳作比较,把快日落时的太阳比作一个巨大的玉盘。两种说明方法都突出了落日给人眼的幻觉很大。

师:很好,落日真的变大了么?

生:通过各种仪器观察其实它并没有变大。

师:至于原因,文章中没有说明。(板书:仪器观测)请大家告诉我,这几段介绍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部分,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生:说明。

师: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属说明文。说明文又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分,本文属于哪一个呢?

生:事理说明文。

师:(课件出示:事理说明文)文章前部分描绘了落日幻觉中的景象,后部分交待产生的原因。这属于什么说明顺序?

生:由现象到本质,属于逻辑顺序。

师:(课件出示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一种说明顺序。我突然记起来了,文章中有两个自然段好像被我们忽视了。

【点评:遵循了说明文教学的基本程序,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诸方面逐层推进、条分缕析,最低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我们的教学目的基本上就达到了。(用时24分钟)

四、品梦——美点赏析

生: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师:(找一名同学读3自然段)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什么段?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问题: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生:在结构上属于过渡段,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课件出示:过渡段、承上启下)那么第一段中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第一段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          ,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生: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师:充满诗情画意的说明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生:富有生动性、趣味性。

师:在前面学过的内容中,也有一段有富有生动性、趣味性,你们觉得是哪一段?

生:第二段。

师:反应真快!这些生动的语言构架了这篇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之所以要写的饶有趣味,是因为它能引起我们怎样的愿望?

生:阅读的愿望。

【点评:充分利用了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白了生动说明文的主要特征。(用时6分钟)

五、追梦——拓展延伸

师:(课件出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刚才同学们欣赏的很到位。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作者难道仅仅是为了揭示落日的幻觉这种现象吗?你还懂得了什么?(出示课件问题)

1:有些司空见惯、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并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2:我们不能太过于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因为眼睛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

师:是的,大自然是神奇的,它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留心去观察,要勤于去观察,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还要向作者学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这样,我们就能透过一些现象来洞悉事物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就会逐渐变得缜密起来,我们也就能欣赏到更多的美景。

谢谢同学们,下课。

【总评: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恰切得当,教材处理沉着而不着痕迹,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擅于启发学生,引导准确到位,教出了较为浓郁的语文的味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总属于一节有效、实用、本分、扎实的语文课。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在文中还应该加强词语的教学,最后能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实践,可能学生的收获还会更大。

 

  评论这张
 
阅读(1213)|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